西安新闻网讯 11月24日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,关注老年人在出行、就医、消费和文娱等日常生活方面的智能化不便问题。《通知》一发布社会公众就齐声“点赞”,称这是一份有温度的《通知》。
通知明确为老人提供便利服务
11月21日,湖北随州,一位94岁的老人因为激活社保卡必须刷脸,孩子没办法只能将老人抬进银行网点进行激活;11月23日,湖北宜昌,一名老人独自冒雨来交医保,因为窗口拒收现金,只能手机支付,老人满脸无助。“老人冒雨用现金交医保被拒”“94岁老人被抬进银行人脸识别”的报道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。类似事件接连发生,大家纷纷表示,“谁家没有个老人,办事部门不能人性化一点吗?”“社会,你慢点走,等等老年人……”
《通知》指出,中国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,深刻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,提高了社会治理和服务效能。但中国老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,不少老年人不会上网、不会使用智能手机,在出行、就医、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,老年人面临的“数字鸿沟”问题日益凸显。《通知》明确,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现金;明确在各类日常生活场景中,必须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。
—健康码
当前,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必要的“健康码”让很多老年人犯了难。《通知》明确对需查验“健康码”的情形,通过技术手段将疫情防控相关信息自动整合到“健康码”,简化操作以适合老年人使用。《通知》还指出,各地不得将“健康码”作为人员通行的..凭证,对老年人等群体可采取凭有效身份证件登记、持纸质证明通行、出示“通信行程卡”作为辅助行程证明等替代措施。
—出行
随着网络预约的出现,在路边拦一辆出租车越来越难。《通知》指出,要引导网约车平台公司优化约车软件,增设“一键叫车”功能,鼓励提供电召服务,对老年人订单优先派车。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医院、居民集中居住区、重要商业区等场所设置出租车候客点、临时停靠点,依托信息化技术提供便捷叫车服务。《通知》明确,铁路、公路、水运、民航客运等公共交通保留使用现金、纸质票据、凭证、证件等乘车的方式。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行老年人凭身份证、社保卡、老年卡等证件乘坐城市公共交通。
—就医
越来越多的医院实行网上挂号,尤其是疫情以来,部分医院甚至非网上预约挂号不接诊。《通知》明确,医疗机构应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,保留挂号、缴费、打印检验报告等人工服务窗口,配备导医、志愿者、社会工作者等人员,为老年人提供就医指导服务。《通知》还指出,医院提供多渠道挂号等就诊服务。医疗机构、相关企业要完善电话、网络、现场等多种预约挂号方式,畅通家人、亲友、家庭签约医生等代老年人预约挂号的渠道。
—消费
扫码付款成了常态,这对老年人消费也造成一定影响。《通知》指出,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、通知、声明、告示等方式拒收现金。要改善服务人员的面对面服务,老年人高频消费场所、水电气费等基本公共服务费用、行政事业性费用缴纳,应支持现金和银行卡支付。同时,提升网络消费便利化水平。推动金融机构、非银行支付机构、网络购物平台等优化用户注册、银行卡绑定和支付流程,打造大字版、语音版、民族语言版、简洁版等适老手机银行APP。
……
老人点赞温暖通知 医生建议全社会关注高品质养老
25日,记者也就《通知》内容采访了一些老人。居住在长安南路农林巷的陈大爷说,自己儿子在北京工作,女儿在浐灞住着,平时只有他和老伴在家。前段时间小区电表统一更换,全部要用手机在网上缴纳电费,听邻居说还要在手机上下载软件,自己的老年手机也没办法操作,只能让女儿帮忙缴纳电费。陈大爷平日有看报的习惯,《通知》一出他就在报纸上看到了消息,竖着大拇指说:“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过,社会没有抛下我们这些老年人。”郭阿姨今年56岁,她说自己年龄虽然不算大,但是智能手机那一套也不会操作了,平日里要干什么,都需要子女手把手教才能学会,可是子女不在身边的时候,她就有些手足无措了。郭阿姨告诉记者,前段时间和几个朋友出去在小寨一家饭店吃饭,结果店里必须用手机扫码点餐,不提供纸质菜单。一起的朋友年龄都不小了,大家都不会操作,捣鼓了半天,郭阿姨只能求助于服务员帮忙。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,郭阿姨无奈地说,每次遇到此类情况,都感觉自己被快速发展的社会淘汰了,越来越害怕一个人出行、办事,可是又不好意思总麻烦儿女。郭阿姨表示,《通知》是有温度的,也希望各部门各行业都能实实在在将这些措施落地,给老年人真实的温暖。
养老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问题,随着社会发展,老年人比例逐渐增加,关爱老年人身心健康,让老人过得更充实、活得更有质量,既是家庭的责任,也是政府的责任和社会的责任。记者为此还采访一位多年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医生,工作中她经常遇到老人颤颤巍巍来看病,遇到缴费、刷医保卡的情况时无措的样子。该医生说,国家的帮助是政策性的,希望所有人都能真正做到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”。怀老的创新模式应该是在医养结合的基础上给老人心灵关怀,是切实根据老人个体的因缘和需求出发,按照需求去做。“高品质养老应该成为全社会关注重点。”该医生说,除了不把老人拦在智能时代之外,社区及医疗机构也可以积极整合有效资源,扩建老年人活动场所,完善日间照料中心功能,常态化组织开展各类为老活动,关爱社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。或者可以通过购买探视、家政、陪护、日间照料以及上门服务等居家养老服务形式,让社区“空巢、孤寡、失独”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居家养老服务。
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马相